【建成支点在行动】智慧菜篮子,让春菜成色更足

      编前:2月5日,湖北“新春第一会”吹响了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冲锋号,发出“奋勇争先”动员令。全县上下闻令而动,向着建成支点聚焦聚力、加速奔跑。
      县融媒体中心开设《建成支点在行动》专栏,深入报道我县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引领、社会治理、文化繁荣、生态环保等方面知责而行、谋定快动,奋勇争先、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全县上下以强烈争先的意识、砥砺奋进的状态推进“四区一基地”建设取得的亮眼实绩。





       近年来,我县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培育壮大了一批高标准、智能化的果蔬基地,大量农业智能设备的运用不仅节约了人力投入,提高了果蔬的质量和产量,还让春季的蔬菜品种更加丰富。 




图片

眼下正值早春,在巴河智慧蔬菜种植示范园内,村民张望书正在和附近几个村的乡亲们一起忙着采收辣椒。

图片

巴河镇芦花村6组村民 张望书:已经干了两年了,一个月休息三四天,能搞到两千六百左右,像我们这带孙子的五十六十岁老人在这边做事,还可以。 

图片

巴河智慧蔬菜种植示范园是2023年浠水县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示范园建设用地1400亩,建设大棚202个,完成智能温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物联网系统等智能设施工程。 

图片

巴河智慧蔬菜种植示范园负责人 赵翔:这是我们智能系统里面的卷帘机,白天,我们就把蔬菜的被子给它卷起来,晚上温度降下来,我们再把卷帘机放下来,给蔬菜盖上棉被,就像人到了晚上睡觉盖上棉被一样,为蔬菜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图片

图片

智能温控系统24小时实时监测棚内光、水、风、温、气、电,并与技术人员手机端直连,各项数据准确显示;水肥一体化系统,根据品种分区域按流量精准施肥,节水节肥;农业物联网智能系统可实现蔬菜园区标准化生产的集中控制和自动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蔬菜品质。

图片

巴河智慧蔬菜种植示范园技术总 监魏明:每个技术员管40来个棚,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们种植的这些辣椒,可以采(摘)到八个月以上,十天采摘一次。后边的棚里种植的芹菜,是按照每亩地种植3万颗,每一颗芹菜,哪怕一斤,我们也可以达到亩产3万斤。

图片

示范园区内,全面推行农资、技术、管理、检测、品牌、销售“六统一”服务,在大力发展高质量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的同时,带动了周边乡村产业发展,2024年,园区吸纳3000多人次当地农户务工就业,发放务工工资400多万元。

图片

巴河智慧蔬菜种植示范园负责人 赵翔:总投入是1.5亿元,平均每亩投资是10到11万,目前一共种植有十多个蔬菜品种。我们每天出的蔬菜,都是晚上发往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经过170多项的检测,每一批送过去的蔬菜都是合格的。

在清泉镇闫河村胜利蔬菜专业合作社里,去年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的高标准阳光温室大棚,还安装上了空调。如今,大棚里的早熟西瓜苗长势良好,有望5月1日左右上市。温室大棚装空调,究竟划不划算?合作社的负责人闫胜利算了一笔账。

图片

浠水胜利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闫胜利:这有三亩多地,要是用人工,用小拱棚,每天人工需要三个人,大约在400多元钱,用空调,电费不到200元钱,比人工划算,室内温度基本达到20度,账我都算清楚了。

图片

2024年,我县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产量超过88万吨,产值达30亿元,主要种植品种有甘蓝、西红柿、黄瓜等近20个品种,智慧农业的兴起和智能农业设备的运用,不仅让“菜篮子”产量更足、品种更多、质量更优,还实现了市场主体有盈利、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的多方共赢局面。 

图片

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 张利平:全县的设施蔬菜三年前是2.8万亩,市场主体是78家。现在我们的设施蔬菜面积,已经达到了3.5万亩,种植的市场主体已经达到了96家,品种有叶菜类、瓜果类等,每年都推广十个品种以上。

(作者: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王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