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粮食安全、农业产业招商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浠水县召开,组织与会人员实地参观油菜花实验示范基地、海大饲料、桂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陈庙河大畈优质高效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区四个农业项目现场。下面,小编也跟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浠水县油菜花实验示范基地
浠水县油菜试验示范基地位于巴河镇闻家铺村,总面积600亩。这里原来是银杏苗木废弃基地,杂草丛生。2020年,我县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为交通便利、沟渠配套、田块方正、土壤肥沃、排灌设备齐全的标准化油菜试验示范基地。2020年,浠水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黄冈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将本试验示范基地分为了9大试验田,开展多项油菜试验示范,实现了产学研与示范推广无缝对接,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利用进程,辐射带动全县油菜生产技术推广。
示范基地试验田主要开展富硒油菜“一菜两用”、油菜品种展示、抗裂荚油菜新品种选育、油菜植物疫苗应用、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试验、油菜肥料试验、适机油菜新品种选育、油菜收获方式比较试验、油菜稻田免耕飞播轻简化栽培等9种技术试验示范,通过不断探索新技术,提高油菜种植收益,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浠水县先后示范推广了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20多个,轻简高效栽培模式5个,累计推广面积200多万亩,实现农民增产增收1000多万元,为浠水农业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海大饲料有限公司
浠水县大型饲料企业主要有浠水晨科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浠水海大饲料有限公司、湖北鑫成生物饲料有限公司、湖北隆旺饲料有限公司等7家。饲料产业产值27亿元,占全产业链总产值33.8%。
浠水县海大饲料有限公司位于浠水县清泉镇麻桥村,占地80亩,总投资2.2亿元。整体工程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蛋鸡料生产线,设计年产能达16万吨,已于2013年9月建成投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二期工程于2019年5月建成投产,2021年完成销量39.6万吨,实现产值11.1亿元;目前正在建设的三期工程水产膨化车间,于2021年3月启动,新增2条年产4万吨水产膨化饲料线,将于今年4月建成投产,建成后预计新增产值3亿元、利税1000万元。
公司现有上游客户近百家,包括饲料原料行业、饲料添加剂行业,原材料主要为玉米、小麦、豆粕、石粉、玉米和稻谷的副产品等,还包括动物性蛋白(鱼粉、肉骨粉等)、植物性蛋白(菜粕、棉籽粕、豆粕等)。现有禽料经销商500户,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10户,带动家庭农场50户,带动农户5000户。 2021年,公司固定资产投资8100万元,营业收入113263万元,饲料销量39.6万吨,实现税收2034万元,安排就业50人次。2022年预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营业收入13.5亿元,饲料销量45万吨,实现税收2000万元,安排就业70人。
桂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021年,浠水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21万亩,亩均投资2000元,总投资1042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水利田间工程及土壤改良等技术配套措施,目前完成了工程量的70%以上,计划3月底全部完工。
清泉镇桂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浠水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该项目位于清泉镇北部,涉及到田桥村、蔡铺村、游冲村、朱林铺村、桂桥村、飞虎山村等6个行政村,建设面积7209亩,总投资1441.8万元,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综合配套建设,于2021年11月8日开工,到2022年2月底已经完成工程量的71%,计划3月底全部完工。
项目区清泉镇桂桥村,建设面积共867亩,主要建设排灌渠1200米、田间生产路1500米、清淤护砌灌溉塘10口。项目建设前,该村农业基础设施差,农田排灌设施问题突出,十年九涝,收成低,抛荒面积越来越大。为遏制土地抛荒问题,村委会动员成立桂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00多亩种植水稻。项目建成后,能较好改善排灌设施、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田等级,预计每亩可提高粮食产量100公斤以上。
陈庙河大畈优质高效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区
陈庙河大畈优质高效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区位于汪岗镇陈庙河流域两岸,涉及22个村及1个农场,面积约3.04万亩。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吸引了禾溢园、欣凯欣、骏旗等一大批粮食生产市场主体纷纷落户示范区,项目区内优质高效现代粮食产业发展迅猛。上游是万亩特色种植区域,打造玉米、马铃薯等旱粮特色生产基地,目前欣凯欣公司已建设马铃薯基地1000亩,春玉米1000亩。中游是万亩优质双季稻生产区域,禾溢园公司已建设成优质双季稻生产基地,配套的50亩烘干房已竣工投产。下游是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高效粮食生产模式示范区域,骏旗公司已建成稻虾连作基地5000余亩,“陈庙河小龙虾、陈庙河虾米”远销武汉和鄂东各地。
陈庙河大畈优质高效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区的经营主要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方式,融合农机、农艺技术,探索了智慧农业模式,每年可生产优质稻谷2.5万吨、“陈庙河稻虾米”300万公斤以上、小龙虾100万公斤。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乡镇10万亩双季稻生产、2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的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