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晶山的女儿光荣在党68年的故事

“只知道一心一意搞工作,其他什么都不想要,组织要(我)到哪(我)就去哪。”7月3日,蔡河镇老党员何金秀佩戴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回忆着往事。

何金秀于1923年9月出生在浠水县蔡河镇古晶山村,她的家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古晶山脚下。1952年6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接近98岁的她,已有党龄68年,是浠水县蔡河镇年龄最长、党龄最高的党员。老人虽年事已高,一双半裹小足,行动不便,且身患两种癌症,但她的那股精气神让人丝毫看不出曾经被病痛折磨的痕迹,共产党人的气质在她身上一览无余,她目光坚定,神情坦然,言谈举止间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积极工作、贡献革命力量的女领头人。

“当选为妇联主任,紧张到身体发颤”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1949年中央成立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各地也相继成立妇联组织。1951年3月,浠水县蔡河区大马乡成立妇联组织,要选拔一名优秀妇女任大马乡妇联主任。选举当天,各村推荐一名优秀妇女集中在大马乡办事处,组织乡群众代表用投黄豆法进行选举,选举方法为:在9名妇女身后各放一口碗,由村民给被选举对象碗中投放黄豆,碗里黄豆最多者当选。最后何金秀得豆最多,当选为大马乡妇联主任。

 “当时看到这场景,身体不停地发颤。”何金秀老人讲道。她心想自己怎么能挑起组织交给的重担啊,心里有些害怕。然而最终在她的组织领导下,各村妇联组相继成立,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参与到农业大生产中,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积极推进了大马乡妇女工作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男女平等。

“党交代我什么,我就做什么”

  出于工作出色、思想进步,何金秀于1952年6月1日入党。入党后服从党组织安排,先后从事统购统销工作、担任主管农业的乡长、组建蔡河区绳索草帽厂、负责浠水县人民医院行政管理工作。1954年-1958年,她连续五年当选为第一届浠水县选区的省人大代表,当时浠水的省人大代表只有四位。

  1958年,正值四年三灾之季,她正主管农业,前一年的大雨冲毁了乡里大量农田,当时群众缺衣少食,小组组长也无力去管,纷纷逃避,对被毁农田视而不管。何金秀找到农田被毁最多的小组的组长,严厉地问他:“小组长你还当不当?不当的话让位给我当!”后又召开小组会议,多次动员群众,顾不上自己四个月身孕,力行参与繁重的体力劳动,组织带领群众将该组被毁的4亩农田修复,并发动各个小组以此为榜样。她每天早出晚归,身边人都说:“老何真是白天不怕人,晚上不怕鬼。”那一年乡里被毁农田基本全部被修复,并获得了水稻大丰收。群众心里充满感激之情,让两个小组组长挑一担稻谷送往何金秀家中,结果被何金秀拒收,她说:“功劳是小组组长的,是人民群众的。”


“党的精神要继承下去”

  何金秀老人育有两儿一女,分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领域。其中女儿是农民,勤劳朴实;大儿子是工人,是名党员,曾在某兵工厂工作,是一位有名望的专制子弹的车工师傅;小儿子也是党员,是一名检察院退休干部;两个孙子也均为党员,分别在医院、检察院工作。何金秀老人一直教导她的子孙要爱党敬党,要为党的事业作贡献,把共产党员的精神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