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灵边界 对话青春成长——浠水实验高中心理委员培训纪实

从“心”出发,共筑人际绿洲

为提升心理委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助力学生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2025年4月15日晚,浠水实验高中黄永珍老师组织开展了以“遇见美好不如遇见你”为主题的心理委员培训活动。通过趣味互动、案例解析与实践演练,同学们深入探索人际交往的智慧,学习守护心灵边界、有效沟通与自我悦纳的技能,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活力。 



破冰启程:聆听心声,看见真实的彼此

活动以一场别开生面的“真心话破冰”拉开序幕。屏幕上滚动着“你最喜欢的歌曲是什么?”“和同学闹矛盾时,你会主动沟通还是冷战?”等问题。同学们或坦然分享,或幽默婉拒,现场气氛轻松活跃。看似简单的问答中,既强化了班级归属感,也引发了对人际技巧的深度反思,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边界探索:守护自己的“心灵领地”

在“人际边界”环节,一张“选座位”的图片引发热烈讨论:如果一位同学坐在最左侧,你会选择靠近还是远离的座位?不同的选择映射出对身体边界与心理边界的感知差异。黄老师指出,心理边界可分为“脆弱”“僵硬”与“健康”三种类型,并强调:“健康的边界并非筑墙隔绝,而是学会筛选——接受善意,拒绝伤害。”同学们通过情景模拟,理解了如何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保护自我空间。



课题分离: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你认为你可以让他人高兴或不高兴吗?”这一问题引出了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理论。在情景模拟中,同学们逐渐厘清“我的责任”与“他人的课题”。“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黄老师鼓励大家尊重他人选择,放下对结果的执念,以平和心态面对人际关系的起伏。



非暴力沟通:让对话成为温暖的桥梁

如何避免“越沟通越崩溃?”一段兄妹争吵的视频让同学们意识到无效沟通的破坏力。黄老师随即传授“非暴力沟通四步法”:观察事实、表达感受、明确需求、提出请求。在“头脑风暴”环节,同学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尝试用新方法化解矛盾。一位同学感叹:“原来换一种表达方式,冲突真的能转化为理解!”



悦见自己:独行亦从容,美好本自足

“如何看待独来独往的小红?”这一问题引发深度思考。有同学认为“孤独是自由的勋章”,亦有人坦言“曾因独处而感到不安”。黄老师引导大家转换视角:“独行≠孤独,他人的目光未必是批判。一个人听歌、学习、奔跑,也能与内心的美好相遇。”通过讨论,同学们逐渐领悟到自我接纳的重要性。



结语:让成长成为一场温暖的相遇

本次培训以理论为舟、实践为桨,助力心理委员们掌握人际交往的“心”钥匙。未来,他们将成为班级中的“心灵使者”,传递健康交往理念,守护同窗的心灵绿洲。正如活动寄语所言:“最好的关系,是边界清晰时的相互尊重,是有效沟通中的彼此照亮,更是与自我和解后的从容生长。”(通讯员:王俊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