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建支点 夺取开门红】浠水鳗鱼养殖尽显“科技范” 规模跻身全省前列

      编前:2月5日,湖北“新春第一会”吹响了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冲锋号,发出“奋勇争先”动员令。全县上下闻令而动,向着建成支点聚焦聚力、加速奔跑。
      县融媒体中心开设《聚力建支点 夺取开门红》专栏,深入报道我县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引领、社会治理、文化繁荣、生态环保等方面知责而行、谋定快动,奋勇争先、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全县上下以强烈争先的意识、砥砺奋进的状态推进“四区一基地”建设取得的亮眼实绩。





      7年前,第一家鳗鱼养殖企业落户我县,如今8家鳗鱼养殖企业投产。这7年多的时间里,在我县,不仅实现了“海鲜陆养”,养殖规模还走在全省前列,今年,预计鳗鱼产量将达6000吨以上,产值超过5个亿,鳗鱼养殖高速发展的背后尽显“科技范”。
图片

图片

      3月下旬,在湖北闽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鳗鱼养殖基地里,有着“水中软黄金”的鳗鱼被工人师傅们娴熟地分拣出来,加班加点装车发货。

图片

      湖北闽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郑自建:一车大概装12吨的鱼,价格在90几万,行情好的时候可以卖到100多万。今天出鱼两车,24吨左右,连续出鱼一个星期,估计出鱼量达到200吨左右。

图片

      高品质鳗鱼的俏销,得益于优良的水质。以前,湖北闽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池排灌水和控制水位也是靠人操作,一个工人巡看8口养殖池都忙不过来,而养殖池中的废水、残饵和排泄物容易积累,清理不及时,将破坏水质,影响鳗鱼的生长和健康。

图片

      湖北闽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 朱坤朋:传统的排水方法就是拔掉管子,工作强度比较大,工人比较累。

图片

      为了给鳗鱼生长营造更加优质的环境,减轻工人劳动强度,2023年,湖北闽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郑自建带领技术团队攻关,开始研发智能排尾水、加水系统。

图片

      湖北闽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郑自建:当时,发明这个智能排水系统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让排水排污更精确,更规范,因为人工排水有不达标的可能
      历时6个多月的设计和反复实验,一款可设置定时排水、给水,准时、准量的智能排尾水、加水系统调式成功。

图片

      湖北闽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郑自建:这个系统可以让水位精确到毫米,让时间精确到秒。

图片

      湖北闽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 王远洪:这种排污系统,低水位可以自动加水,自动排水、排污。有了这个系统后,一个人可以管几十口池子。
图片
      智能化的排水、给水,让鱼的生长环境更优,既缩短了鳗鱼生长周期,实现十个月出厂,还提高了鳗鱼的品质,一车鳗鱼出肉率可以提高5%左右。

图片

      有了好水质,还要有恒定的室内温度。同年,郑自建带领技术团队又用3个多月的时间,自主研发了智能水温控制系统,使室内温度控制十分精准,在正负0.5摄氏度,同时,还可以根据鱼苗大小随时自动加温,始终保持室内恒温状态,这里的鳗鱼养殖成活率达到99%。

图片

      湖北闽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郑自建:去年,产量大概在500吨,今年,产量大概在800吨,技术的提升提高了产量,也提高了质量。

图片

      湖北闽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2022年落户浠水以来,先后投资3.6亿元,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工厂化鳗鱼养殖基地,带动周边500多名乡亲就地就近就业,同时,先后自主创新研发了8项实用型技术专利,并逐步推广全县养殖企业,实现全县特色水产养殖节本增效。

图片

      县水产事业发展中心工程师 吴善福:近年来,“科技赋渔”提高我县渔业发展科技量。据统计,我县设施渔业养殖主体有20家,总规模达到了25万平方米,总产量有6500多吨,总产值超过了5个亿。


(作者: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冯伟 陈广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