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朋辈互助力量,筑牢校园心理健康防线,3月11日晚,我校以“践行心理育人使命,共筑青春心灵港湾”为主题,正式启动2025年春季心理委员系列培训活动,首次专题培训在师生热烈期待中拉开帷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胡其慧老师以《细语暖身,良言润心》为题,围绕“沟通技巧”展开深度讲解。
趣味互动启思考 自评讨论促提升
“边写作业边听歌和边听歌边写作业有何不同?”培训伊始,胡其慧老师以一则“汤姆与教授”的趣味对话为切入,通过语言逻辑的对比,巧妙揭示了沟通中“表达顺序”对效果的影响,迅速点燃学生兴趣。随后,她发起“沟通能力自评”互动,引导学生以1-10分为自身沟通力打分,并思考“如何提升1分”。现场讨论氛围热烈,胡老师顺势引出有效沟通的核心要素——明确目标、有效反馈、达成共识,为后续内容奠定理论基础。
理论结合实践 拆解沟通盲区
胡其慧老师从“沟通三要素”“五大原则”出发,结合校园真实案例进行层层剖析。针对学生提出的“班主任总盯着我”这一典型困扰,她带领学生拆解沟通误区,强调“倾听需关注情绪、需求与语境,而非急于评判或建议”。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如何与沉默寡言的A同学沟通”,学生们运用“非暴力沟通四步法”(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在实践中体会“描述事实而非评价”的重要性。
心理学效应赋能 技巧落地有声
培训中,胡老师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实用技巧,如“右耳偏好”的站位策略、“南风效应”的共情引导、“标签效应”的积极暗示等,助力学生掌握沟通主动权。学生们认真记录“行动指南”,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以终为始 让成长持续发生
培训尾声,胡其慧老师再次抛出“灵魂拷问”:“若沟通能力满分10分,现在的你愿意打几分?如何再提升1分?”学生们踊跃分享感悟:“原来自评6分,但学会‘右耳倾听’和‘非暴力沟通’后,有信心冲击7分!”“想少说‘你应该’,多问‘你怎么想’。”胡老师总结道:“沟通能力的提升永无止境,每一次真诚倾听、每一句共情回应,都是向温暖更近一步。”
此次培训以理论夯实基础,以实践深化认知,为心理委员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沟通方式。作为系列培训的“第一课”,这既是落实两会“全方位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部署的生动实践,也是我校深化心理育人格局的崭新起点。未来,我校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持续完善心理委员培养体系,通过常态化、阶梯式培训赋能青春力量,让良言细语润泽更多学生心灵,为培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实高智慧!(通讯员:王俊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