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一中】王紫云:打铁还要本身硬,教育更须德为先

王紫云:打铁还要本身硬,教育更须德为先——记王紫云同志

王紫云(1924—1981)浠水团陂人。1934年1月入团陂小学读书,1939年12月小学毕业,顺利考进黄冈三解元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初中部,1942年12月毕业,因故退学家中,通过半年多时间的自学,1943年8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冈三解元省二高。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在读书期间,成绩优良。1946年7月省二高毕业后,在团陂小学担任教员、校长;1950年元月调任城关小学校长;1952年8月,服从组织安排,来到浠水县中学(浠水一中前身),先后任教员、副校长、党支部书记;1972年元月调任浠水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

打铁还要本身硬,教育更须德为先。王紫云,立志投身教育事业,不断追求进步,努力提高自己专业修养,特别注重政治思想改造。解放前,曾参加过6次寒暑假小学教师讲习会学习;1949年7月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任浠水教师团支部书记;1950年加入中国教育工会,任县教工筹委会主席;1951年夏在浠水县鸡鸣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195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春在武昌参加中学教师思想改造学习。他在《在五反运动中思想检查总结》一文中,总结自己工作和待人接物,解剖自己,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采取什么样的立场就有什么样对待问题的态度,世界观、立场是错误的,对待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必然是错误的。”

作为教员、校长,王紫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在浠水一中和浠水师范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关心学生成长,不仅在生活上对学生关怀备至,在学习上答疑解难,更注重在政治思想上给予正确指引,仅在一中就亲自培养和发展10多名学生党员。1973年在干部鉴定一栏,当时的组织鉴定意见是:“该同志能坚持认真看书学习,政治敏感性强,始终抓住头等大事,注意师生世界观的改造,能认真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教育革命方向对头,思想明确决心大。能全面贯彻党对知识分子政策,团结大多数,调动广大教工的革命积极性,工作谦虚谨慎,待人诚恳热诚。带病坚持工作,生活朴素”。他坚持听课,经常带这个小凳子去听课,督促帮助教师成长。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期间,常把妻子和四个儿女留在团陂乡下。

图片

(王紫云一家全家福照  后排中王紫云,左大儿子王楚固,右小儿子王楚润;前排中妻子何运珍,左小女儿王素琼,右大女儿王素文)

在主持学校工作期间,他努力践行“学习和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有益的劳动,一方面在一定程度改善了师生生活,更重要的是磨炼了师生意志,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品质。在三年困难时期,他带领全校学生铺沙滩,垦荒山,种粮种菜,渡过难关,保证了师生生活,维持了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图片

(王紫云在浠水师范学校的长流塆农场)

1960年浠水一中被评为湖北省教育战线先进单位,王紫云出席了湖北省文教群英会,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亲自接见。王紫云同志还被推选为中共浠水县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湖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候补代表,浠水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三届、四届代表,第三、四届人民委员会委员,浠水县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三届、四届委员。

1981年7月7日9时,因患肺癌医治抢救无效,王紫云在浠水县人民医院逝世,终年57岁。

(搜集整理:叶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