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新闻网讯 杨慧丽 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是最大民生”的理念,以“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为目标,坚持硬件高标准、内涵高品位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浠水县南临长江,北依大别山,钟灵毓秀,鸾翔凤集,素有崇文重教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县委、县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把优先发展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出台了《振兴浠水教育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2016年以来,浠水县教育支出不断增长,累计投入6.8亿元,夯实教育基础,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截止目前,全县130所中小学中,122所学校硬件建设达到标准化水平,占比93%,111所学校达到规范化标准,占比85%,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推进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形成集团化办学、合作办学、名校办分校、名园办分园、城区学校结对农村学校、乡镇中心学校帮扶边远学校的大格局。实施“三化三改”,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中三年巩固率97.8%;新建实验三小、开发区实验小学、改扩建望城中学,力争到2020年彻底消除大班额;普及高中教育,改造升级高中学校,改扩建选课走班教室52间,应对高考改革,实现高考新跨越;实施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全县普惠性幼儿园占99%,学前幼儿毛入园率92%;办好特教学校,关爱残疾儿童,残疾儿童入学率93%。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立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坚持“退一补一”原则,三年招录820名教师;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体育、音乐、美术等小学科教师,确保中小学开齐开足课程。提高教师地位,保障教师待遇。教师住房补贴、医疗保险、农村教师补贴和改革性补贴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加大教师和教育干部培训。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带徒,关爱青年教师成长,全县涌现出一大批新时代“四有”教师和 “最美乡村教师”。他们把心放在教育上,把学生放在心上,用智慧播种理想,用汗水耕耘希望,谱写了崭新的红烛乐章。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展素质教育。2019年,全县高考一本达线率为21.5%,一本达线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浠水一中一本达线率67.8%,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高考综合排名位居全市第三。提高学校品味,提升学校品质,发展学校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全面推进师生共读、戏曲足球进校园、民歌进课堂等活动开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振兴浠水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