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流域综合治理】挖掘“好文化” 和美乡村入画来
©原创
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冯伟 王路港
流域综合治理连着千家万户。我县坚持共同缔造理念,持续改善芦河港流域人居环境,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感受得到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漫步在丁司垱镇苏家窑村的休闲步道上,别有一番情趣。青砖黑瓦的仿古院落,优雅而精致。走在路上,不时还能邂逅苏东坡的诗词。村里有着300年历史的苏窑文化,就“写在”窑炉造型的墙壁上。
丁司垱镇苏家窑村村民 苏蜜:这个三角形的造型是我们以前做瓦窑时用来放火的,下面方形造型是用来做瓦窑时看火的。建设初期,我们提出了这个构思,他们在施工的过程中,把瓦窑的形状完美做出来了,很好的传承了我们百年的窑文化。
时间仍然回到半年前,苏家窑村与大别山地区千千万万的村庄几乎没有差别:建筑规划无序、房屋设计风格各异,满眼破败衰落的景象。然而,苏家窑相传是苏东坡后人仙隐定居的地方,当地还有历经300多年的苏家窑古窑遗址。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苏家窑村大力整治人居环境,深入挖掘苏东坡文化和苏窑历史,打造“千年诗仙相伴,百年窑火不熄”的特色空间,一举改变了乡村风貌。
和美乡村苏家窑片区设计施工方负责人 万其刚:我们在苏家窑村项目上面,一共打造了9个节点,主要特色是窑文化和东坡文化,我们充分走访了村组以后,生产出来窑陶造型,通过建设彰显出窑文化来。
苏家窑村只是一个缩影。依托芦河港流域历史底蕴深厚、古迹众多的特点,我县深入挖掘东坡文化、窑文化、古道文化,谋划推进了东坡躬耕农场、天堂古道等项目,还争取省级资金5200万元,谋划推进“和美浠水·东坡仙隐”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项目,高起点建设一批各具风格的和美乡村。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各镇、村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吸纳村民的意见和智慧。不少群众经历了从“旁观者”到“拥趸者“的转变。
清泉镇张家坪村村民 张秋红:当初,要把我家里的地方让出去,我当然不理解,那得有赔偿才行。
张秋红索要赔偿,缘于她家后院的一块约60平方米竹园。人居环境整治专班想征用它建设公共停车场,她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但随着村里的面貌一天天变好,张秋红和家人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清泉镇张家坪村村民 张秋红:慢慢地,我也想通了,我还跟我弟弟说把地方让出来,给村里做停车场。我自己还花了4万多块钱做了墙和干渠,还想以儿子的名义捐款两千块钱。
在张家坪村,像张秋红这样捐款捐物、投工投劳建设家园的人不是个例。据统计,全村义务投工投劳达到百人次,捐款141.4万元。 (作者: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冯伟 王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