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焕新生】云路口小史 2024-08-04 17:58 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青云社区 0 云路口小史 明正德年间,浠水秀才张祥(字仲约)到浙江淳安县游学期间,朋友画了一幅《青云万里图》相赠。第二年,张祥果然在乡试中中举。按习俗,张祥要建一座牌坊作为纪念,张祥就建了一座牌坊,取名为青云坊。青云坊就建在儒学对岸浠河南岸的孔道之上,这里是浠水南岸人民进城的必经之地(青云社区之名源于此)。▲浠河南岸浮桥 由于青云之名寓意很好,人们就将青云坊下面的道路取名为云路——意为青云之路。青云之路对浠川是个美好的祈愿,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到了明万历年间,知县游王廷捐资建了一所书院,也取名云路书院,云路的地名就此固化了下来。从前的云路路是一条从柏树园(今分流铺)到南门河的一条长道。后经战乱,只剩下今天所见到的短街,就改称云路口了(云路口源于此)。 云路口街是依托书院和祠堂发展起来的。明清两代,历任知县在这里建了多所书院,浠水百姓也为知县建有多座生祠。有据可查的有孙公书院(万历间知县孙善继建)、宋公书院(万历间知县宋文昌建)、大成书院(天启建知县孔荣宗建)和阎公祠(知县阎士选)、宋公祠(知县宋文昌)、游公祠(知县游王廷)等。▲商贾藏云路——浠河商贾云集清中、晚期,云路口的发展达到顶峰,街两边商铺林立,各业俱全,是浠水十八个集市之一,称为云路口市。由于云路口是浠城的南大门,因此成为古今的战略要地。咸丰四年,太平军就是在这里同黄州府所属的各县团练多次激烈战斗,击毙罗田县团练熊经武(武举人),并全歼所部三百余人。民国时期,南北军阀攻打县城总是在这里展开拉锯战。后来国民党部队在云路口靠河的挂榜山头上修筑了两座碉堡,以扼守南大门。1931年徐向前率领红军和1947年新四军五师部队进攻县城,也都是首先占领云路口,然后向城内发起攻击。1949年二野、四野部队浩浩南下,从云路口穿街而过。 解放后,云路口得到了新生,人民政府在这里建立了纸厂、油脂公司、税务学校等,一度成为本县的重要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