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
全国文物普查
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浠水“四普”工作专班奔波在竹瓦镇的田野间,四处寻找饶霞泗湾墓群。普查人员们手持专业设备和镰刀,一边清障上山,一边确认文物点位置。

县博物馆副馆长 张小芳:这个墓群是我们“三普”的复查点,去之前把“三普”的GPS点导入一个地图软件进行导航。因为长时间地理环境的变化,墓群长满了杂草、灌木,我们队员需要清理,比对“三普”的照片,还有文字的描述,再进行确认。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山路跋涉,普查人员来到饶霞泗湾墓群的所在位置后,就各司其职,有的清理杂树杂草,有的使用RTK设备定点定位,还有人负责拍照打卡等现场普查记录工作。

县博物馆副馆长 胡晓风:每到一处文物点,我们就用RTK设备,根据文物本体的实际情况,测出一个或者多个经纬度坐标的数据,以便计算它的面积,确定它的地理位置,为后续的内业提供数据基础。

经过考察,普查人员确认饶霞泗湾墓群为南北并列两座墓,坐东面西,墓群南北宽6米,东西宽5米,分布面积约30平方米,墓冢依山势而建,高约1米,均为饶姓祖墓。
县博物馆业务主任 叶映红:这座墓群保存比较完整,年代比较悠久,对我们研究(当地)人文历史还有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帮助。

普查人员能够迅速顺利完成现场普查工作,离不开竹瓦镇党委、政府和当地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全力配合和贴心服务。

竹瓦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 贺莲花:竹瓦镇有一处省保,两处市保(单位),54处不可移动文物。我镇高度重视本次文物普查工作,帮助并解决普查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同时通过此次普查,进一步发现我镇当前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为今后改进文物保护工作指明方向。

现场普查工作需要周密准确,大量信息处理工作更要专业及时。普查人员将RTK设备采集的数据带回后,还要运用CAD软件绘出文物点在空间位置分布上的矢量图纸,形成规范普查数据后,再上传至“四普”工作平台。为了更好赋能田野调查,“四普”工作专班此前还特邀专家对专班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和软件运用的培训。

县博物馆党支部书记 陈小兵: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为以后的文物保护工作储备了一些技能和知识,我们的普查成果也为相关职能部门空间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据了解,浠水已知文物点及征集的文物线索共计774处。截至目前,浠水“四普”工作专班的脚步已遍及丁司垱、散花、兰溪、巴河、竹瓦5个乡镇,完成共计188处文物普查。

县博物馆馆长 徐良:下一步,我们将克服人手不足、点多面广、天气极端的不利情况,争取在2025年春节前,按照应保尽保、应录尽录的原则高质量地完成我县的“四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