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流域综合治理】多元化解纠纷,助推建设加速

    自芦河港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启动以来,针对芦象线沿线4个村在进行“清扫码除”行动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纠纷,丁司垱镇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建强调解队伍、完善调解机制,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助推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图片

建立调解体系,助力矛盾纠纷快调处

      “细平,我家安装的剅管被挖破了,必须先解决好再施工!”听到电话里户主十分气愤的话语,村干部游细平迅速骑摩托赶赴现场。经查看剅管损坏情况,游细平马上联系施工方负责人,并分别和户主、施工方负责人沟通,最终达成由施工方及时更换损坏剅管的意见。短短1小时内,丁司垱镇油铺咀村9组一村民家在进行庭院改造时发生的一起矛盾纠纷就这样被及时化解。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覆盖范围大,涉及人群众多。按照镇党委、政府要求,芦象线沿线4个村均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充分利用“治保主任+网格员+村警+义警”的调解体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若矛盾纠纷无法第一时间化解,则由包片的党委班子成员迅速到场牵头处置。这种工作方法,有效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时期,保证了项目建设如期进行。

图片

图片

发挥群众自治,推动争议事理大家评

      结合芦象线沿线矛盾纠纷较多的实际,丁司垱镇积极探索建立说理评理机制,于今年5月份在天堂寨村成立了由镇党委班子成员牵头,镇派出所、镇司法所及周边村老党员为成员的老牛工作调解室,设立专职调解员5名,并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调解流程。通过把争议各方请到调解室来,对矛盾纠纷进行会商,让大家评事理,辨对错,力求让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拆除天堂寨村一村民的柴棚和旱厕,但该户思想不通,认为拆除后自己生活不方便。调解员把该村民及其邻居、村老党员、设计方人员请到调解室喝茶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大家说理评理,最终村民同意主动拆除柴棚,并不要补偿。调解室成立以来,采用说理评理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7起。

图片

图片

深化共同缔造,实现风险隐患早排查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包保各自建设标段的8个镇党委班子成员及国家干部多次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塆组院子会、入户走访调研等方式,介绍项目建设初步设计方案,让群众谈想法、提建议,分析研判其中的风险隐患,变过去群众主动到镇村“上访”为镇村干部主动到塆组“下访”。
      “要把我在路边种的玉米清理一部分,腾地方做微景观,我不同意。”在院子会上,一村民说道。原来,这些玉米刚长出很多玉米棒子,如果清理了会少一大笔收入。鉴于此,包保该标段的党委班子成员余梦麟迅速找到设计方,要求尽可能保存村民的玉米。最终一堵小院墙替代了微景观,既尊重了村民的想法又使得院墙与周边环境更加和谐。

      “我镇将进一步深化共同缔造理念,倾听民声、排解民忧,及时化解纠纷,抢抓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进度”。该镇主要负责人严刚说道。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