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关口镇范坳村:村企“联姻” 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关口镇范坳村通过村企合作,不断探索“兴村”路径,充分挖掘村集体经济增收能力,增强产业发展“造血”功能,努力实现村民致富、集体增收、企业发展三方共赢,助力乡村振兴翻开新篇章。

近日,记者在关口镇范坳村光纤生产车间里看到,流水线上十几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配合作业,全员开足马力赶订单。

关口镇范坳村3组村民 柴冬枝:我们现在做的是09光缆挑线,这段时间有点忙,偶尔还加一下班。

这个光纤生产车间是范坳村和浠水卡浦乐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合作企业,也是村里的第一个产业。村企合作成立的范坳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改变了村级多年来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状况。

关口镇范坳村党支部书记 范浩亚:以前我们村是个空壳村,什么产业都没有,靠外面务工增加村民的收入。

穷则思变,村两委干部开始尝试招商引资,并于今年3月底,依靠乡贤资源,走上了村企“联姻”的道路。

关口镇范坳村党支部书记 范浩亚:投资是乡贤来投资,我们提供厂房和水电,包括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给车间的工人,我们把闲置的村部改建一下,装修一下,成了现在的车间。

浠水县范坳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为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村里组织了6位家庭主妇到合作公司学习技术,回乡后再“一对一”教学,现在共有12位村民在车间务工,村里也有了“自我造血”的能力。

关口镇范坳村3组村民 柴冬枝:早晚在家可以照顾老人孩子,方便一点,差不多一两千块钱一个月,在家里面也蛮好的。

关口镇范坳村党支部书记 范浩亚:村里的收入按产值、产量提10%,一年大概3万块钱左右,除去水电,每年大概(收益)2万多块钱左右。

村企合作的成功尝试打开了乡村致富的思路。村两委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院子会等形式,共同商议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将抛荒地集中流转发展种植业,于是邦友板栗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并开始尝试种植菊花和菱角。

邦友板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范先犬:最忙的时候就是九月份左右,包括运输、收割、采摘,(需要)一天一百四五十人左右,今年第一年有收益,如果效益好的情况下,预计一年收成也在二三十万左右。

关口镇范坳村党支部书记 范浩亚:特色种植我们也是股份制的,村里面流转土地,每年是20%的股份,大概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块钱。

短短半年之久,范坳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村容村貌也迅速得到改善,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关口镇范坳村3组村民 杨显:修了水泥路,现在有路灯,(晚上)可以出去锻炼身体,散散步。我们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现在看到家乡的变化都挺大的,说实话,我们现在也愿意回来在家里创业了。

关口镇范坳村党支部书记 范浩亚:下一步,我们准备把(工业)产业规模扩大。在特色种植的产业上发展加工业,延长产业链,让每家每户都参与产业发展里面来。

(作者: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洪京燕 程玉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