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易逝,春花可老。对于责任的坚守,却永远镌刻在人生的信仰深处。1990年,蔡义宇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从黄冈财校毕业,迈入了浠水县财政局大门,随后分配到了基层财政所工作,凭着对财政工作的热爱,这一干就是35年。他把坚守当作使命,把奉献写成幸福,一心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提高业务水平,做热爱学习的“有心人”
参加工作以来,不管工作多么繁忙,他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他始终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领会上级各项精神,并把这些方针、政策灵活地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他特别注重会计法规及会计业务知识的学习,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会计法》《预算法》《会计准则》等一系列会计法律法规,积极参加省、市、县财政部门举办的相关业务培训,汲取新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服务水平,做群众的“贴心人”
绿杨财政所,距县城37公里。财政所干部职工9人, 财政惠农补贴涉及耕地、棉花、护林、移民后补等十余种。2023年累计发放户数7000余户,累计发放金额600余万元。常年到乡财政所查询补贴、办理变更的老百姓很多,蔡义宇对办事的老百姓都会热心接待,态度和蔼,笑脸相迎,切实地解决了群众之所需,增进了群众对财政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度。
绿杨乡地处浠水山区,老百姓家里面许多是年迈腿脚不方便的老人,生活条件都不算好。每年在给他们发放困难补助和遗属补贴金时,蔡义宇都会要求财政干部一一打电话通知他们家属过来领取,对子女不在身边的,便亲自带财政所干部进行上门服务,把补助补贴资金给他们送上门,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百丈村一位80多岁的顾姓老人,三年来,蔡义宇都自己上门,带去慰问金和祝福。老人们只要一提到他,都会高兴地夸“我们绿杨财政有个好干部、好所长,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 同时蔡义宇深入全省重点贫困村陶冲村,多次深入走访调查,帮助该村贫困户查找致贫因素,分析致贫原因,力求致贫原因找“准”根,帮扶对象找“准”人,脱贫方式找“准”路,根据陶冲村的实际情况出谋划策。三年来已帮助该村建成了中药材基地,今年已结硕果的300亩桃园,利用荒山荒地建成了150亩油茶园等等,大大地提高了该村村级集体收入,也改善了大多数贫困户的生活水平。
加强财政管理,做党委政府的“铁面人”
2021年2月,当他到绿杨财政所上班时,发现该单位负债累累,工作环境破落不堪,生活环境极差,没有食堂,住宿楼多年破损已无人居住。经进一步查实,还有四家租户私下对财政所的院内开着后门,五家闲外人员侵占着财政所房产,七家邻居免费用着财政所付费的电,九家院外人员用着财政所付费的水。他迅速联系财政局党委,将这一负面清单进行整治,封闭所有后门,关停涉外水电,并对该所进行了全面的维修改造。
在执行财务制度上蔡义宇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敢于动真碰硬,不合理的支出一律拒之门外,被领导、同事称为财政“黑包公”。有一次,一位同事拿着一摞发票过来报销,其中大部分为不符合财务规定的单据,来报销的同志振振有词,“××领导同意的”。 蔡义宇毫不客气地说,“这个不符合财经纪律,报账必须提供正规税务发票,办事都要讲规矩”。从此,财政所就没有此种违规现象发生。
几年来,蔡义宇一方面配合绿杨乡政府强化税收征管措施,多方汇聚财源,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确保收入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另一方面,他一直与党委要员主动沟通,始终坚决执行“保稳定、保工资、保运转”的国家三保政策,实现了“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完全按照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去办事,让绿杨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顺利发展,进一步巩固了绿杨乡的各项改革成果,是政府领导及同事眼中的红管家,心中的实干家。
昔日的财政所,领导不进门,群众办事冷冷清清,干部办事拖沓应付,社会反响极差;而今的财政所,办公场所宽敞明亮,住宿环境舒适温暖,办事人员笑容可鞠,领导出入喜笑颜开,群众幸福感倍增,财政形象大幅提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