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新闻网讯 冯伟 王路港 报道:这两年,浠水绿杨乡在依托山林资源优势发展茶叶产业的过程中,大力引导农户转变种植观念,实现了全乡茶叶生产从单一追求产量向追求绿色原生态的转变,也为今年春茶上市抢得了广阔市场。
程又元,是绿杨乡雀山村一名制茶的老把式,他见证了村里茶叶产业的发展历程。程又元告诉记者,过去种植是一层肥料,一层农药,追求产量。现在追求绿色食品,过去生产一万斤,现在是一千斤,不施肥,不打农药,产量低,但是质量非常好。
花甲之年的程又元,已经与茶叶打了40多年交道,这两年转变茶叶种植模式后,虽然产量降低了,但是好的品质引来了更多的回头客。如今,程又元自家承包的150亩茶园,不仅是全家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更是乡亲们增收的依靠。
因为雀山村的平均海拔在400米以上,所以这里的茶叶最近几天才进入采摘期。村民程丹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厦门工作,去年春节回家,由于疫情的影响暂时还没有返岗,这几天,村里的茶园开园了,闲不住的程丹背着茶篓加入了采茶大军。
程丹说:“小时候勤工俭学,经常要采茶,也是一种回忆,闲着也是闲着,采茶也是收入,现在要摘一芽两叶的,采摘价格是10块钱一斤,一天差不多要采4到5斤左右。”
村里的采茶大军中,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段桂福是最早一批来的,这一月左右的采茶收入也是她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段桂福说,她摘了六七天的茶叶,有一两千块钱,摘得多的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
在雀山村,茶叶产业不仅带动了贫困户务工增收,还拓宽了贫困户的创业致富路。5年前,贫困户王国学承包了村里的80亩茶园,2017年脱贫,今年的茶叶订单也不少,日子是一年比一年红火。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几年,绿杨乡深度挖掘茶叶产业潜能,一手抓品牌建设、一手抓茶叶基地建设,全乡茶叶种植面积4000多亩,先后申请注册了绿杨雀舌、绿杨云雾商标,原生态种出的好茶,正在成为山区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法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