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电视台报道浠水:让“菜园子”直通“菜篮子”

为了让本地农产品从“菜园子”直通“菜篮子”,黄冈搭建起“农超对接”平台,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

一大早,气温接近冰点,但黄冈浠水县洗马镇的这家超市里,格外热闹。村民们将自家种的菜苔、萝卜等新鲜蔬菜送到收购点,排队称重、打包、结算,农户程和生带来了2个南瓜、5斤鲜竹笋,卖了30多元。

黄冈浠水县农户程和生:“我隔三岔五拿到这里来卖,一个月可以卖一千多块钱。”

过去,镇里像程和生这样的农户,大多是把菜带到集贸市场摆摊售卖,每天销售情况不稳定,遇上极端天气,常常空手而归。如何让老百姓增收有保障,去年,洗马镇依托当地最大的超市,搭建起了黄冈第一家“农超对接”平台,把从农户那里收购来的菜,经过清洗、分拣后,直接放在超市的“土菜”专区售卖。

黄冈浠水县居民张秀丽:“我喜欢到这里来买菜,吃得放心一些、口感好一点。”

在县、乡两级支持下,超市与本地农户、农产品加工厂签订供销协议,利用闲置的村部、学校,在全镇10个村设置了农产品收购点,派专人收购,收购价格比农户自己散卖,每斤还要高出3到5毛钱。前不久,受大雾天气影响,蔬菜运输车辆通行受阻,“农超对接”平台收购的菜,刚好解了燃眉之急。

黄冈浠水县果多多超市负责人冯家鼎:“我们紧急地联系了我们的几个收购点,从农户手里把这些萝卜和包菜直接收了大概600多斤,及时地补充了货源。”

目前,浠水“农超对接”平台每天收购量达700斤,销售总额累计已达8000万元。眼下,当地还在继续丰富终端收购网点,进一步打通农超对接渠道。

黄冈浠水县洗马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华强:“搭建企业和村集体的双向交流的平台,变以前的散户行为为集体行为,在产品的质量安全上,进一步加大抽样和检测力度,让更多的群众吃上放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