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县法院持续聚焦民生,以多元解纷为突破,广延司法服务,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
邹青山是绿杨乡西冲村人,常年带同乡外出务工。最近,工友刘大壮的儿子因为2700元的劳务费将邹青山起诉到了法庭。
县法院洗马法庭庭长 一级法官 罗爱东:刘大壮是邹青山带到青岛打工的工友,当时,因为种种原因,邹青山的这笔工程款没有结回来,工人的工资也没有兑付,后来刘大壮车祸病故了,他的儿子刘小强,拿着工资欠条来法庭起诉。
为了解决这一案件,罗爱东法官和同事及时下沉到绿杨乡西冲村邹青山家中摸排情况。
县法院洗马法庭庭长、一级法官 罗爱东:到他家里才了解到他年初就到柬埔寨打工,一年都没回来,不在家。他(邹青山)的爱人耳朵有点听力障碍,跟他都没联系,而且她子女的电话她自己也不清楚。
被告邹青山本人不在家,家属也无法帮忙处理,这次送达和案件的开庭审理都难以推进。
县法院洗马法庭庭长、一级法官 罗爱东:如果要送达的话,手续相当的复杂,麻烦,时间很长,案件可能一时也审理不了,我们想的就是这个矛盾尽量在这个村里就化解了。
罗爱东法官只能耐心询问邹青山的妻子兰春,得知邹青山并不是刻意欠债不还,而是因为在四川的工程款迟迟没有拿到,导致工人的工钱没办法及时支付。
邹青山妻子 兰春(化名):工人的钱没要来,那个工地的甲方又换了人,他(邹青山)自己的钱没拿到,我儿子还有两万多块也没拿到。
罗爱东法官及时向邹青山的妻子兰春提议,可以到四川当地法院起诉欠薪的人,但路途遥远,让其家人犯了难。
县法院洗马法庭庭长、一级法官 罗爱东:我给他提了一些建议,现在法院都是在网上立案,方便群众,不用跑到四川。我在现场进行了指导。
罗爱东和同事的贴心帮助让邹青山的妻子愁眉舒展。同时,罗爱东还继续想办法通过原告的微信联系到了邹青山,向他说明案件详情后,还拍摄了一张妻子的照片发送给他。邹青山十分感动,当即表示今年过年一定将欠款归还。
县法院洗马法庭庭长、一级法官 罗爱东:我回法庭去给你写个协议,过年的时候你回来给钱可以不?
被告 邹青山(化名):要得要得,那麻烦你了,肯定没问题。
县法院洗马法庭庭长、一级法官 罗爱东:我把这个消息转给原告刘小强的时候,他说邹青山还念他父亲这份情,他也让一步,利息他放弃了,诉讼费他也自己承担了,两方就达成了调解协议。
一件本来无法开庭审理的案件,就这样坐在被告家门口的石阶上办好了,罗爱东法官和同事柔性办案的做法得到了当事人的理解和好评。
原告 刘小强(化名):我自己去讨两年多了没看到动静,我人在外地说起诉到你们法庭来,庭前你们直接给我调解好了,也没要我人回来,直接把这个事给我们解决了,结果我满意得很。
小案不简办,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县法院努力把司法“枫桥”架在乡村巷陌间,架在老百姓的心坎上,7个基层法庭“一庭一特色”,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服务乡村治理现代化,另设有巡回审判点7个,诉讼服务站32个,共计审结民商事案件3335件,结案率92.69%,调撤率53.92%。
县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程呈友:浠水法院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建立公正、高效的法庭工作运行机制,全力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构建以法庭为中心,诉讼服务站、共享法庭、巡回审判点为辅的司法服务网络,让法庭工作触角延伸至基层,实现用最少流程、最强合力、最优服务让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记者:洪京燕 程玉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