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口镇:四村携手种好粮 集体增产又增收

关口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大部分村的田地小而散,经济基础薄弱,今年,镇里的一些小山村联合抱团,共同出资购买农机,利用撂荒小田块,种满种足水稻,既提高了粮食产能,又拓宽了村集体增收路径。

这几天,关口镇杨岗村集体种植的160亩水稻丰收了,村党支部书记瞿孟炎正忙着组织乡亲们配合收割水稻。

关口镇杨岗村党支部书记 瞿孟炎:今年天气比较好,目前估计在1200多斤一亩。每亩除了所有的人工、农药、肥料,包括种子、机械作业、收割,每亩纯利想达到600块钱。

杨岗村集体流转的这160亩农田,都是一些地处山坳里的小田块,没有农业生产道路,又是深脚田和冷浸田,乡亲们不愿意种,大多都抛荒了。67岁的王宗年是杨岗村1组村民,如今,他成了这个山坳里最后一个种田人。

关口镇杨岗村1组村民 王宗年:往年这都是荒的,这些田脚深得很,泥巴很深,不好搞机器,成本大了。

为了不让田地荒废,杨岗村与周边的马河村、歇坳村、蔡桥村,四村携手,每个村出资10万元,成立了华仁种植合作社,购置农业机械,并将四个村的1000多亩边角田块全部集中流转到合作社,种植水稻。虽然农田基础条件差,收割起来很费劲,但是农机和农机手都是自己合作社的,减少了不少成本。

浠水县河荣家庭农场农机手 李浠河:今天一天只割20亩田,在我们那边我一台机器一天可以割30亩田,原因就是这个田,深了不好割,我们那边好田,120(元)一亩,像这边200(元)我们都划不来。

关口镇马河村党支部书记 黄胜四:共性问题还是田块小了,小了之后不便于机械操作,耕种成本就大了,马河村今年试种100多亩田,村集体增加五万块钱没问题,我们村还是想把面积扩大一点。

今年是个丰收年,四个村种植的水稻收成不错,不仅当年收回投资,还有了一点小赚头。

关口镇杨岗村党支部书记 瞿孟炎:目前大概估计搞得了7、8万斤稻谷,8、9万块钱。今年我们四个村买的机械,把机械的成本除开,有一点利润,也带动了一些贫困户都来参加合作社做工。有好政策的话,把小田改成大田,一年可以种两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