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并大田,集体效益翻番

浠水县高家畈村位于汪岗镇陈庙河大畈,现有耕地1312亩,其中水田1148亩,有7个村民小组,283户,1028人。村里水田大多在陈庙河大畈,过去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田地分到各户,一块大田被分成两家或多家小块田耕种现象比较普通。随着村里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现代农业规模化机械化耕作迅速普及,原来的细碎化的田地、道路、沟渠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在耕作模式。

近年来,为了探索一条新形势下现代农田高效种植模式,高家畈村干部一班人多次谋划,积极创新,通过代表会、党员会、院子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小田并大田”的好处。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农户拿租金,富裕劳力集中在市场主体务工。利用村集体的公信力,引导村民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到村,村再引进市场主体进行流转经营收取服务费,目前已经引进浠水县丰收优质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并流转大田960余亩,走出了一条“承包权稳定化,经营权数字化”的“小田并大田,集体效益翻番”成功之路。

确权签约,合并大田。高家畈村“小田并大田”改革工作专班成立后,按照划片分工的原则,村组干部和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上门入户,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宣传“小田并大田”的好处,确保村民土地经营权不变,村集中单独留出100多亩的口粮田,想自己种田也有田种,不想种田可以出租得租金。通过细致的上门工作,全体村民都同意并签订了流转合同。      

引进主体,规模经营。在获得了村民同意后,村委会主动引进了丰收优质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承包,并与该社法人签订合同,以耕田租金抵改造费用的形式,由合作社自己按照种植要求,先后投资了37万元对原来的小田块进行改造,据合作社法人介绍,经改造后的田块,相较以前耕种成本减少1/3,土地面积增加了近5%,种植效益增加将近一半。同时还带动群众务工30多人,人均务工收入12000多元。

据汪岗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兼村第一书记的杨小宝介绍,通过改革全村位于陈庙河大畈960亩、830块的“零碎田”,已合并成了100多块“大块田”,实现了“中低产田”与“高产田”的统一整理、统一流转、统一耕种,耕种率达100%,田间道路通达率达100%,有效灌溉面积达100%。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格局,有效提高了土地流转率,减少了农田撂荒现象,村集体年经济收入增加了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