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翟港社区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一线,有一群身穿蓝马甲的“格格”,就像一群“蓝色”卫士,守护着小区居民的健康和安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段叔叔,我们家卫生间已经堵好几天了,现在没有办法生活了。我打了好多电话都没有人来修,万般无奈,只有找你们社区同志帮忙。妈妈病重,一直在哭,我好怕。求求叔叔了。”
▲段六一在核对居民购物单子
这是2月7日,翟港社区居民打给网格员段六一的求助电话。段六一立即向社区党委书记闫又全作了汇报,在闫书记的安排下,他联系到小组长段新文一起前往居民家里了解情况。谁知刚一进门,就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迎面扑来。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满屋子污水和束手无策、非常无助的一对母女。
▲段六一深夜搬运受赠物资
眼前的情景,让段六一心里很不好受。他开始打电话联系疏通卫生间的施工人员。不知是受疫情影响,还是其他原因,没有人愿意出来修理。怎么办?总不能就这样走吧。段六一和段新文商量决定,回社区借来工具,自己动手施工,两人一直忙到深夜,才把屋内的问题基本解决。当他们满身污水离开的时候,母女俩千恩万谢:“谢谢你们!感谢社区!谢谢你们来救我们!”
▲段六一为居民送货
段六一是翟港社区第六网格网格员,早年当过兵,1985年在部队入党。他服务的网格包括段家湾巷、恒凯国际小区、南港苑、南港明珠、滨河华府、园林小区,共有1112户,2181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就一直顶在一线。张贴标语、发宣传资料、对重点人员摸排、小区消毒。小区封闭后,为居民采买食品药品、天然气卡充值、深夜搬运受捐物资,还承担了协助护送小区发热病人去隔离留观的艰巨任务(共护送过4位,现都已解除隔离回家)。旁人问他“怕不怕?”“疫病防控总会有风险的。有一次送一位疑似病人到人民医院去,还真有点紧张。不过我们只是把人送到医院门外,而且也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他说,“社区网格员里面只有我一个是男的,我又是一名党员,这些脏活险活多做点也是应该的。”
2月14日,网格员吴佳妮收到辖区居民姜某林发来的一个微信红包。“为居民服务是我的职责,红包我不能要。”吴佳妮说,“这是一个不能打开的微信红包。”
原来,姜某林一家人在春节前去了深圳。2月6日,打电话吴佳妮,叫她帮忙申请办理返回浠水的手续。吴佳妮详细解读相关政策流程,并在2月13日办妥手续。姜某林一家人也于14日顺利返回浠水,并按照规定进行了居家隔离。为了感谢吴佳妮的热忱服务,姜某林就给她发了一个微信红包。
▲吴佳妮为居民送货
吴佳妮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的时候,她们一家也有过争论,她的爱人在县纪委上班,她在翟港社区工作,两个孩子大的只有9岁,小的才4岁,两个大人忙起来,小孩的生活和学习就没人管了。但,在这样关键的时候,总不能不工作吧,最后双方妥协。她家住在关帝庙社区,特殊时期,到翟港社区不是很方便,每天她得起早点,为孩子们做好饭菜,自己赶着上班,去外面吃泡面,常常是忙到很晚才能回家。
▲吴佳妮为居民送货
吴佳妮服务的第九网格有389户,1079人。在她的积极努力下,孔娟、夏志勇等很多志愿者都自动参加进来,帮她出主意,帮忙搬运受捐赠的物资,帮忙在网上联系商家解决居民们个性化的需求。在社区后勤保障组还未建立的时候,她们的服务群里甚至还有不少南岳庙社区和胡衖社区的居民。
“喂,您好!您到天津了吗?——到了是吧?哦,好,好!注意安全。再见!”在翟港社区办公室里,杨丹凤就是这样跟每一位经她手办理的返工人员打电话,核对情况。
▲杨丹凤在审核申请表
杨丹凤是翟港社区第五网格的网格员,主要服务杨花园湾、阳光小区,以及翟港路、邓祠堂巷的一部分居民。自打响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后,“家里有没有武汉回来的人?”“武汉及路过武汉回来的人,请主动跟我联系,并自觉在家隔离,不能外出。”这样的询问就成了她的口头禅。从正月初二起,她就和四组组长杨席保商量,安排小组妇女代表付香兰,协助商家做好杨花园95户居民的生活物资配送工作。她把这样的与社区其他网格员共同分享,从而争取了工作主动,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勇于疫情排查。
后来,她根据社区安排,协助唐志辉委员负责社区居民返工审核工作。居民不能外出,只能通过电话微信联系,网上办理申请。服务热线一开通,她的两部手机从早到晚都没停过!她开玩笑说:“之前30多年都没有接打过这么多的电话!”
▲杨丹凤为居民到超市购物
阳光小区居民程某良春节期间一家人分住两地,儿子、儿媳都在武汉;4岁的小孙子随他们在浠水。春节刚过,程某良每天都要打电话询问:么时放开?么时可以出去?程某良夫妇平时在重庆做事,他又询问:能不能把孩子带在车上,到武汉再交给他爸妈。杨丹凤每次都耐心地给他解释说明。
▲段六一和杨丹凤在检查卡口值守情况
滨河华府有一家3口人,急着要求返回武汉,不管怎么解释都不能理解。后来,武汉市江岸区后湖社区的手续开过来了,杨丹凤按规定进行上报审批,谁知刚回到武汉,第二天又打电话,要回浠水。像这样的电话,杨丹凤每天总要接上百个,手机经常会打停了电。有人问她是如何做到百问不烦,百说不厌的。她说:“相互理解吧。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不容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