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浠水借力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大好契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一条条绕村而过的河港,两岸正在重展新颜,一幅水美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茅江港位于巴河镇,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沿途涉及6个村、7400多人,流域起源于父子岭水库,流经新港泵站后注入长江。十余年前,茅江港沿线村组无序发展养殖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坏。
巴河镇茅江总支主任 尹思思:近几年,巴河镇一直都在致力于流域的综合治理,茅江港沿岸曾经有100多家养殖户,但是通过改造提升,目前剩六家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企业,并且实现了零排放。
今年2月份,总投资5743.54万元的茅江港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项目开始动工建设,随着各类工程机械加紧施工,过去的土堤、垮岸正在换新颜。
浠水县入江港渠茅江港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项目负责人 冯文武:2月16日开始进场施工,进行多线分段施工,河道护坡的总长度是3910米,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完成了整个护坡的一半,争取在今年12月份底完工。
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了源头水质提升、河滨生态隔离缓冲带建设、旁路人工湿地净化等创新型技术,在削减入河污染负荷的同时,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升流域生态稳定性。
浠水县入江港渠茅江港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项目负责人 冯文武:将来这两个鱼塘会被改造成人工湿地,应用我们公司研发的多项专利技术,使上游的茅江港的水质得到极大提升,排入长江的水每一滴都符合国家标准。
茅江港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后,该地区的水体、土地资源将得到合理利用,可增加蓄水能力2.9万立方米,每年可减少4万吨的泥沙进入长江,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
巴河镇茅江总支主任 尹思思:提高排涝抗旱的能力,有利于农业灌溉。项目建成后,对沿线六个村的人居环境以及水生态环境有很大的改善,助推我们的美丽城乡建设。
在实施茅江港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项目的同时,沿线村组还借力项目建设契机,广泛发动群众,用活用好“共同缔造”方法论,一批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乡村已见雏形。
巴河镇茅江港村12组村民 杨德珠:现在河水清亮,河道、河岸砌得好,希望早日建成。
巴河镇茅江港村党支部书记 陶宏志:水生态环境治理极大改善了茅江港的环境,实现了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为茅江港村打造美丽风景线,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近三年来,我县采取县级主导、乡镇参与、村级实施的“三级”共管模式,将“治山、治水、治河、治污”有机结合,共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07平方公里、治理河道4.797公里、新增绿化面积约26.03平方公里,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以每年4.3平方公里左右的速度逐年减少。流域综合治理,守住了水土,扮靓了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