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的古树有了自己的二维码!

位于浠水县三角山李宕村的古杉树——“拨火棍”,枝丫茂密、冠大如盖,犹如一双苍劲有力的“大手”,招揽着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留影、叩拜祈福。  

为了让古树得到法律保护,充分发挥古树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中的独特作用,浠水县林业局古树名木专班工作人员为这棵被誉为“鄂东杉木之王”的古树挂上了古树登记牌。登记牌上注明了该古树的编号、等级、树种等信息,并配有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让更多人了解古树的情况,实现古树保护、科学养护与科普宣传的完美结合,留住珍贵的“绿色记忆”。

古树名木是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绿色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价值。近年来,浠水县林业局党委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专项经费有保障。设置古树保护专项经费,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资金投入,做到古树名木保护经费有保障。

加强科普宣传力度。加强古树名木的普法宣传、历史文化价值宣传、养护技术宣传等等,强化村民群众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包括吸纳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增强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意识和热情,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和监督,形成古树名木保护的合力。      

坚持属地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管护,结合林长制建立“一古树一守护人”的管理模式,浠水县林业局与相关责任人签订了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书,做到树树责任明确、株株保护到位。      

坚持科学管护。通过登记建档挂牌保护,制定“一树一策”古树复壮方案,成立古树保护技术指导小组实行定期体检,更换营养、追肥、加大地表通气、护大围护范围、对长势不良的树木进行抢救复壮工作等,让古树“老有所依”。      

2018年至今,浠水林业局经过三次古树名木普查,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摸底和体检,先后有8棵急需救治的古树得到抢救复壮,现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截止目前,浠水县现有存活古树355棵,其中一级古树5棵、二级古树27棵、三级古树及后续资源323棵。      

下一步,浠水县林业局将持续开展古树名木保护长效机制,让古树名木成为记住乡愁、留住回忆、凝聚人心的重要载体,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